改造 Android 官方架构组件 ViewModel

前言

Android 官方架构组件在今年 5 月份 Google I/O 大会上被公布, 直到 11 月份一直都是测试版, 由于工作比较繁忙, 期间我只是看过类似的文章, 但没有在实际项目中使用过, 更没有看过源码, 所以对这几个组件的使用很是生疏, 同时也觉得这几个组件非常高大上, 非常神秘!

直到 11 月份 Android 官方架构组件正式版发布, 并且 Google 也在 Support Library v26.1.0 以后的版本中内嵌了 Android 官方架构组件中的生命周期组件, 我想, 这是趋势, 既然 Google 这么推崇, 那我也是时候学习一波并将它们引入 MVPArms 框架了

Github : 你的 Star 是我坚持的动力 ✊

简单介绍

因为想将 Android 官方架构组件引入 MVPArms 框架之中, 所以我认真学习了 Android 官方架构组件中除了 Room 之外的所有源码, 以考察是否整个组件都适合引入 MVPArms 框架

在学习完源码过后, 发现 Android 官方架构组件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深, 原理反而是我们在日常开发中都会用到的知识点, 那我就在文章的开头先简单的介绍下 Android 官方架构组件中的这几个组件

Lifecycles

生命周期组件是 Android 官方架构组件中的核心组件, 它可以使各种实例作为观察者与 ActivityFragment 等具有生命周期特性的组件绑定在一起, LiveDataViewModel 都是基于此组件, 简而言之就是, 你将需要绑定生命周期的实例注册给该组件, 该组件就会在你指定的某个生命周期方法执行时通知这个实例

应用场景很多, 比如之前在 MVP 架构中, 你需要在 Activity 执行 onCreate 时, 让 Presenter 初始化一些操作, 这时就不用在 ActivityonCreate 中再调用 Presenter 的某个初始化方法了, 直接使用官方的生命周期组件即可完成, 在 Activity 执行 onDestroy 时需要释放一些对象的资源, 也可以使用到生命周期组件

LiveData

LiveData 具有两个功能, 第一个功能是观察者模式, 在 Value 发生变化时通知之前注册的所有观察者, 第二功能是基于生命周期组件与 ActivityFragment 等具有生命周期特性的组件绑定在一起, 在生命周期发生改变时停止或恢复之前的事件

简而言之就是, 当某个页面请求网络数据成功后需要同步 UI, 但这个页面已经不可见, 这时就会停止同步 UI 的操作

ViewModel

ViewModel 有两个功能, 第一个功能可以使 ViewModel 以及 ViewModel 中的数据在屏幕旋转或配置更改引起的 Activity 重建时存活下来, 重建后数据可继续使用, 第二个功能可以帮助开发者轻易实现 FragmentFragment 之间, ActivityFragment 之间的通讯以及共享数据

浅析官方架构组件

用法就不多说了, 此类文章和 Demo 太多了, 明白了它们的功能和应用场景后, 我们才知道它们是否真的适合自己的需求, 而不是盲目跟风, 下面我就来分析下我是如何考察新技术, 以及如何判断这些新技术是否有必要应用到自己的项目中

Lifecycles

上面介绍了生命周期组件的功能, 这里就来分析一下生命周期组件是否有必要引入我的框架 MVPArms

说到生命周期我就想到了我之前在 传统MVP用在项目中是真的方便还是累赘? 中讨论的一个内容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 MVP 架构有两种, 第一种是将 Activity 或 Fragment 作为 View, 抽象一个 Presenter 层出来, 第二种是将 Activity 或 Fragment 作为 Presenter, 抽象一个 View 层出来

第一种类型代表的框架有 MVPArms, 第二种类型代表的框架有 TheMVP, 当然第一种类型的 MVP 架构在市面上用的是最多的, 那么第二种类型的优点是什么呢?

我在上面这篇文章也说过, 主要优势有两个, 方便重用View, 以及 可直接与 Activity 或 Fragment 的生命周期做绑定, 这样就可以直接使用 Activity 或 Fragment 的生命周期, 不用再去做多余的回调, 当然也有缺点, 我在文章中也有介绍,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第一种类型的 MVP 架构是不具有可以和 ActivityFragment 的生命周期直接做绑定的优势的, 所以很是嫉妒第二种类型的 MVP 架构, 这也是两种类型的 MVP 架构最大的区别, 但你想的没错, 现在使用生命周期组件就可以使第一种类型的 MVP 架构很轻易的具有绑定生命周期的优势, 现在第一种类型的 MVP 架构将如虎添翼

经过以上的分析, 我认为生命周期组件对于我的框架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这将使日常开发更加便捷

LiveData

LiveDataRxJava 都是基于观察者模式, 功能上也有重合, Google 在官方文档上也明确表示, 如果你正在使用 RxJava, Agera 等类似功能的库, 只要你能正确的处理数据流的生命周期, 就完全可以继续使用它们来替代 LiveData

Note: If you are already using a library like RxJava or Agera, you can continue using them instead of LiveData. But when you use them or other approaches, make sure you are handling the lifecycle properly such that your data streams pause when the related LifecycleOwner is stopped and the streams are destroyed when the LifecycleOwner is destroyed. You can also add the android.arch.lifecycle:reactivestreams artifact to use LiveData with another reactive streams library (for example, RxJava2).

从官方文档可以看出 Google 对此的建议就是 RxJava, Agera, LiveData 等类似功能的库, 你只使用一个即可

选择 RxJava 还是 LiveData ?

LiveDataRxJava 的功能的确过于重合, 我也十分赞同 Google 官方的建议, 两者之中选择其一就可以了, 没必要两者都引入项目, 而 MVPArms 框架, 也正好引入了 RxJava, 所以我也来分析分析在 MVPArms 框架中该选择 LiveData 还是 RxJava?

于是我认真的研究了其源码, LiveData 具有两个功能, 通知观察者更新数据和根据生命周期停止和恢复之前的事件, 而 Rxjava 加上 RxLifecycle, RxJava 加上 AutoDispose, 或 Rxjava 加上生命周期组件, 也可以轻易做到根据生命周期停止和恢复之前的事件, 在配上 Rxjava 强大的操作符, LiveData 能做的事 RxJava 都能做, LiveData 不能做的事 RxJava 也能做

并且 RxJava 不仅仅只是 RxJava, 他还是一个庞大的生态链, 他还有 RxCache, RxLifecycle, RxAndroid, RxPermission, Retrofit-Adapter 等大量并且强大的衍生库, 我们离开它做很多事都非常不便, 刚刚出生, 羽翼未丰的 LiveData 相比于 RxJava 将没有任何优势, 甚至显得非常简陋

因此 LiveDataRxJava 之间如果只能选择一个的话, 我没有任何理由选择 LiveData

ViewModel

ViewModel 中有一个功能让我十分惊艳, 也十分好奇, 它可以使 ViewModel 以及 ViewModel 中的数据在屏幕旋转或配置更改引起的 Activity 重建时存活下来, 重建后数据可继续使用, 这个功能十分实用且十分重要, 因为之前也没有一个官方解决方案, 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将这个功能引入 MVPArms 框架

同样另外一个功能, 它还可以帮助开发者轻易实现 FragmentFragment 之间, ActivityFragment 之间的通讯以及共享数据, 同样也正是我所需要的官方解决方案

但在我继续深入研究, 准备将它引入到项目中时, 却发现 Google 将这个功能做了高度封装并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 只能用于 ViewModel

但我想 Google 既然能让 MVVM 框架中的 ViewModel 具有这些功能, 那我为什么不能将这个功能扩展出来提供给 MVP 框架中的 Presenter, 乃至其他更多的模块?

于是我认真的研究了其源码, 准备通过修改源码并封装成库的方式, 让更多的开发者在更多的场景下能够使用到这些功能

改造 ViewModel 组件

要想改造 ViewModel 组件 自然要对它的整个源码分析一遍, 知道其原理, 才知道如何下手

分析源码

篇幅有限, 就来简单的分析下源码把, 源码其实也就几个类, 经过了层层封装, 核心代码就在一个叫做 HolderFragmentFragment 中,

在我看来 ViewModel 组件 的核心原理也就是 HolderFragment 中的一行代码实现的:

setRetainInstance(true);

setRetainInstance(boolean)Fragment 中的一个方法, 我想很多人应该都知道这个方法的意义

简单来说将这个方法设置为 true 就可以使当前 FragmentActivity 重建时存活下来, 如果不设置或者设置为 false, 当前 Fragment 会在 Activity 重建时同样发生重建, 以至于被新建的对象所替代

意思是只要将这个方法设置为 true, Fragment 以及 Fragment 之中的所有数据都会在 Activity 重建时存活下来

这时我们在 setRetainInstance(boolean) 为 true 的 Fragment 中放一个专门用于存储 ViewModelMap, 自然 Map 中所有的 ViewModel 都会幸免于 Activity 重建

于是我们让 Activity, Fragment 都绑定一个这样的 Fragment, 将 ViewModel 存放到这个 FragmentMap 中, ViewModel 组件 就这样实现了

如何改造

想要知道如何改造, 那我们就要明确这次改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 ViewModel 组件 能用于 Presenter, 乃至其他更多的模块, 不止是用于 ViewModel

那为什么 Google 官方的 ViewModel 组件 不能用于其他模块呢, 通过阅读源码可以知道, 是因为 Google 把上文提到的 Map, 封装了起来, 并没有提供出去, 并且限制了 ViewModel 的构建方式

ViewModel 组件 让一个新的 ViewModel 必须继承于它的基类, 并且让开发者必须提供一个 Factory 指明当前 ViewModel 的构建方式, ViewModel 组件 会在合适的时机, 主动去根据 Factory 构建 ViewModel 实例, 并放入 Map

这时整个构建过程都被 ViewModel 组件 掌控并被限制于 ViewModel, 所以我需要做的就是将 MapViewModel 的构建方式扩展出来, 将更多的控制权交给外部的开发者

实践

经过上面的分析, 思路和方案都有了, 接下来就剩下如何把思路和方案实现了

于是我结合上文分析的思路和方案对官方源码进行了改造并做了适当的优化, LifecycleModel 就这样诞生了

这篇文章主要还是讲在完成一个目标前, 在从 0 到 1 期间进行的思路和分析的过程, 至于细节你如果感兴趣的话还是去看我的源码把, 哈哈, 注释很详细哦!

Github : 你的 Star 是我坚持的动力 ✊

总结

一个新技术是否真的适合自己还是需要自己去考察, 不应该盲目跟风, 如果你只知道这个技术很火然后去用它, 不知道为什么用它, 用它的好处, 那你就会一直陷入被动学习的窘境, 一直在学习, 但是总觉得自己跟不上时代的进步, 担惊受怕, 这是现代技术人大部分都存在的处境

至于最近闹的沸沸扬扬的简书 饱醉豚 事件, 自从简书 CEO 站台后, 已经不再是当事人一个人的事, 而是关乎到简书整个平台, 既然这个 CEO 这么傲气, 这个平台都不在乎我们这个群体, 我们也不再去关注这个平台就是了, 流量是跟着原创作者走还是跟着平台, 自己心里没点逼数吗?

简书以及简书 CEO 最好做出深刻的道歉, 否则我也会离开简书 (好像我更文频率也不是很高把? 咳咳… 我主打的是质量! 质量! 不是数量, 逃~)

踩坑

在实际项目中使用 ViewModel 组件 时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浪费了我很多时间, 所以有必要分享出来让大家少走弯路

通过 Activity 获取 ViewModel 时遇到的坑:

  • 在 Application.ActivityLifecycleCallbacks 中的 onActivityCreated 方法中获取 ViewModel 时, Activity 每重建一次, 获取的 ViewModel 都是重新构建后的新实例, 并不能让 ViewModel 以及 ViewModel 中的数据幸免于 Activity 重建, 所以不要此方法中获取 ViewModel

  • 在 Activity 的 onDestroy 方法中不能获取 ViewModel, 会报错

通过 Fragment 获取 ViewModel 时遇到的坑:

  • 在 FragmentManager.FragmentLifecycleCallbacks 中的 onFragmentAttached 方法中获取 ViewModel 时也会出现和 Activity 一样的情况, 获取的 ViewModel 是重新构建后的新实例, ViewModel 以及 ViewModel 中的数据不能幸免于 Activity 重建, 所以也不要此方法中获取 ViewModel

  • 在 FragmentManager.FragmentLifecycleCallbacks 中的 onFragmentDestroyed 方法中也不能获取 ViewModel, 会报错

  • 在 Fragment 的 onDestroy 方法中不能获取 ViewModel, 会报错


Hello 我叫Jessyan,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在以下平台关注我

– The end

解决Retrofit多BaseUrl及运行时动态改变BaseUrl?

前言

Hello,我是 JessYan,作为一个喜欢探索新颖解决方案的我,在 上篇文章 中,向大家介绍了怎样通过一行代码即可实现上传下载以及 Glide 进度监听,现在又给大家带来了另一项大家都很期待的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个问题起源于 MVPArms 的一个 Issues ,当然使用 Retrofit 时,多个 BaseUrl 以及动态切换 BaseUrl 这两个需求,在其他地方也经常被讨论,那么下面就来讲讲我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Github : 你的 Star 是我坚持的动力 ✊

gif

需求出现的场景

也许在日常开发中有些人已经遇到了这两个需求的场景,但为了让一些之前没遇到这些场景的朋友,也能看懂这篇文章,所以先在前面提一提

多个 BaseUrl 的需求场景

如果项目是聚合型 App ,比如像一些新闻资讯类客户端,可能数据源来自于多个平台,比如说知乎啊,豆瓣啊,今日头条啊,所以这样就会涉及到多个 BaseUrl

如果项目使用到多个三方服务提供商,比如图片的读取使用到一个服务商,文件的存储又使用到另一个服务商,这个也会存在一个 App 出现多个 BaseUrl

动态改变 BaseUrl 的需求场景

如果项目的 BaseUrl 会在 App 启动时,请求服务器,根据服务器的返回结果,来确定项目最终的 BaseUrl,就会涉及到运行时动态切换 BaseUrl

如果项目的某个三方服务提供商,并不是固定的,也许会出现变更的情况,比如存储服务从七牛迁移至其他云存储,那我们为了避免更改代码导致重新打包以及发版,就会从服务器获取三方服务提供商的 BaseUrl ,然后在运行时动态改变这个 BaseUrl

解决方案

其实官方 Api 早已经提供了解决方案来支持多个 BaseUrl 以及运行时动态改变 BaseUrl ,民间也同样有很多解决方案

官方静态解决方案

熟悉 Retrofit 的开发者应该知道 @Get , @Post 这些标注到每个接口方法上的注解不仅可以传相对路径,还可以传全路径,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到不同的接口使用不同的 BaseUrl ,从而达到使用多个 BaseUrl 的需求,但是注解上的值只能是 Final 的常量,不能动态改变,所以我称这个解决方案为静态解决方案

官方动态解决方案

熟悉 Retrofit 的开发者也同样知道 @Url 这个标注到每个接口方法参数上的注解,它可以将全路径作为参数传进接口作为每次请求的 Url 地址,每次请求接口都可以将不同的全路径作为参数,从而达到支持多个 BaseUrl 以及在运行时动态改变 BaseUrl ,所以很多请求图片等资源的接口都是使用这个方案(咦,看样子这个官方解决方案不是同时解决我提到的这两个问题吗,别急,先往后面看!)

民间常用解决方案

之前也看过很多开源的聚合类 App 源码,像一些整合 知乎 , 豆瓣 , Gank 等多个平台数据的 App ,因为各自平台的域名不同,所以大多数这类 App 会给每个平台都各自创建一个 Retrofit 对象,即不同的 BaseUrl 使用不同的 Retrofit 对象来创建 ApiService 进行请求,这样只要新增一个不同的 BaseUrl ,那就需要重新创建一个新的 Retrofit 对象

这样也可以同时实现,支持多个 BaseUrl 以及运行时动态改变 BaseUrl 这两个需求,但是以个人的观点,创建多个其他配置属性一模一样,只是 BaseUrl 不一样的 Retrofit 对象,太过于浪费资源

民间大牛解决方案

之前偶然看到了一个 Retrofit 维护者, Square 公司的大牛的 解决方案,用来解决运行时动态改变 BaseUrl ,其实也算半官方的解决方案

提到这个解决方案时,不得不讲一个趣事,其实之前 Retrofit 默认是支持运行时动态改变 BaseUrl 的,以前是有一个名为 BaseUrl 的接口,而 Retrofit.Builder#baseUrl(BaseUrl) 方法当时传的参数就是这个 BaseUrl ,而不是现在的 HttpUrl ,这个接口内部就有一个方法返回 HttpUrl ,那时候只要实现 BaseUrl 后,动态改变这个方法的返回值,就可以实现动态改变 BaseUrl

但是这位大牛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安全,所以提了一个 Pull Requests ,删掉了这个 BaseUrl 接口,并用上面的解决方案替代之,而亲爱的 JakeWharton 同意了他的观点,并合并了这个 PR 于是才有了现在的 Retrofit.Builder#baseUrl(HttpUrl) 这个不能动态改变 BaseUrlApi

Retrofit 比较早的老鸟,应该知道以前有一个这个 Api,我是说后来的版本怎么没了,原来毁在了这位兄台手上

这个方案也就是利用 Interceptor 拦截器,动态改变每个 RequestUrl 从而实现动态改变 BaseUrl,但他这个解决方案不能支持多 BaseUrl ,只要 host 一设置,直到下一次改变 Host 之前,后面的所有 Request 都必须使用同一个 Host ,还有一些弊端后面一起分析

几个方案的对比与分析

淘汰含有明显缺陷的方案

4个方案中,我首先淘汰的就是 民间常用解决方案 ,在前面已经明确了我的观点,因为我个人认为创建多个其他配置属性一模一样,只是 BaseUrl 不一样的 Retrofit 对象,太过于浪费资源,所以就算他能满足我的所有需求,除非真的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否则我是不会选择它的

剩下的三个方案中, 官方静态解决方案 只能解决,2个需求中的支持多个 BaseUrl ,而对于动态改变 BaseUrl ,由于注解的 Value 只能为常量,所以对这个需求也是无能为力的(两个需求都满足,才表示可行)

谁是最优方案?

其实在前面已经说了 官方动态解决方案 就已经可以同时实现多 BaseUrl 和运行时动态改变 BaseUrl ,那为什么我不直接选择这个方案,还要继续分析呢?

答案也很简单,我认为这个方案,虽然灵活,但是灵活却给它带来了使用上的繁琐,每个接口每次调用都必须传入全路径作为参数,不仅繁琐而且接口一多还不好管理

民间大牛解决方案 可行? 但是我在前面已经说了这个不可行啊?

这个方案虽然可以支持运行时动态切换 BaseUrl 但是它是全局处理,一经使用改变的是所有请求的 Url ,所以它并不支持多 BaseUrl

并且更可怕的是,这个方案不仅不支持多 BaseUrl ,还会影响 官方静态解决方案官方动态解决方案 这两个支持多 BaseUrl 的方案,因为不管你注解里面声明的是什么全路径,它的 Interceptor 拦截器,都会强行将这个请求的 Url 改成它的 BaseUrl ,所以这个方案注定只适合只有一个 BaseUrl 但需要动态改变的项目

那岂不是 4 个解决方案都不可行?说这么久说个毛线啊?

方案全部淘汰?散会?

等等别急啊,虽然我站在我的角度, Pass 了文中提到的所有已存在的解决方案

但是大家仔细想想,如果网上已经存在完美的解决方案,那我还写这篇文章有什么意义?必定是没有我满意的解决方案,我才会自己动手去解决并分享啊,毕竟我是一个不愿意写重复内容的有为青年,只要是我写的内容肯定是会让大家学到不一样的知识三 ✊,不然不是砸自己招牌

好了,不逗大家了,开整!

别急,还有大招!

虽然在已有的解决方案当中没有找到让我满意的,但是在遇到问题时,冷静分析现有解决方案是很有必要的,理解前人的思路后才会对整个问题理解得更透彻,我的很多文章也都是以分析和解决思路为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我不会直接告诉你答案,先分析一波,理清思路

这不,在分析 民间大牛解决方案 时,虽然最后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解决方案,但是作为有发散思维的我,又是灵机一动,借助原有解决方案在上面这样一改不是就可行了?

如何改善原有方案?

上面的分析已经说了 民间大牛解决方案 ,可以在 Interceptor 拦截器中设置一个全局的 Host(Host 可以理解为 BaseUrl) ,拦截器会强行将这个 Host 应用到所有的请求上,改变该请求原有的 Url,这样导致了只会同时存在一个 Host

所以我在想,将这个唯一的 Host 变量改为集合,以存储多个 Host ,在将不同的 Host 应用到不同的请求上,不就可以支持多 BaseUrl

实践想法

说干就干,于是我自己建了一个全局的容器来存储多个 Host,这样我就可以在 App 运行时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随意新增,修改,删除 Host

遇到问题

但是问题来了,我想要将不同的 Host 应用到不同的请求上,但我怎么知道什么请求需要什么样的 Host ,每个请求总要有个标记,让我知道他需要什么样的 Host

于是我就在想 Retrofit 有什么方法,可以在请求之前给每个请求加上不同的字符串标记,于是我很自然的想到了 Header ,Retrofit 正好有 @Headers 这个注解,可以给每个接口方法上加入自定义 Header

再次解决难点

我给需要不同 BaseUrl 的接口方法上加入了自定义的 Header ,以标明每个接口需要的 HostName ,而这个 Name 对应的值就是 Host,但这个值不是在 @Headers 中被指定的,它是可以动态改变的

存储 Host 的容器是一个 Map, key 就是这个 Name ,value 才是 Host ,拦截器每次拦截到请求时,会判断这个请求是否有这个自定义 Header, 有的话,拿到这个 Header 中标注的 Name,然后用这个 Name ,去那个存储 Host 的全局 Mapget(name),拿到对应的 Host 再应用到请求上不是就达到支持多个 BaseUrl 了?

如果想动态改变某个 Host 也简单,将新的 Host 以同样的 Name put(name) 进这个全局 Map ,到时候拦截器,使用这个 Name get(name) 出来的值,就已经是改变后最新的 Host ,在将这个 Host 应用到请求上不是就达到动态改变 BaseUrl 了?

这不,两个需求同时满足!

优化方案

这个方案就两步,给需要不同 BaseUrl 的请求设置 Header (想用 Retrofit 默认 BaseUrl 的接口,或者使用 官方静态解决方案, 官方动态解决方案 就不需要设置),在通过全局容器来管理 BaseUrl

针对于那种只有一个 BaseUrl 但需要动态改变的项目,本框架提供了一个 GlobalDomain 来优化这个场景,不需要给接口加 Header ,只需要一步,向全局容器 put(GlobalDomain) 你想要改变的 BaseUrl 就可以了

官方动态解决方案 给每个接口传全路径作为参数,要简单的多, 官方动态解决方案 注定只适合那种只有一两个需要动态改变 BaseUrl 的接口

总结

以上提到的解决方案,已经优化并封装成了三方库并上传至 Jcenter,方便大家使用

本解决方案主要适合,需要同时具备多 BaseUrl 以及动态改变 BaseUrl 的项目,或者只有一个 BaseUrl ,但需要动态改变 BaseUrl 的项目

如果对于只需要多 BaseUrl 不需要动态改变 BaseUrl 的项目,其实用 官方静态解决方案 就已经足够了,但我还是推荐用我的这个解决方案,因为需求都是会变的,如果一旦要加入动态改变 BaseUrl 的需求,如需要动态切换 生产环境 和 开发环境 ,那这时怎么办,一个个改掉每个接口注解里面的全路径?

Github : 具体使用看 Demo ,记得 Star !


Hello 我叫Jessyan,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在以下平台关注我

– The end